
軸承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重要零部件。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撐機械旋轉體,降低其運動過程中的摩擦系數(shù),并保證其回轉精度。磨削加工過程中由于大的砂輪進給量、砂輪較硬、砂輪磨粒變鈍、磨削機床未調整好、砂輪軸產生較大的跳動、冷卻液供給量不充分、因軸承零件結構問題而冷卻狀況不良及操作不當?shù)取?/span>
熱處理時淬火溫度過高而造成軸承零件的組織過熱、晶粒粗大、殘余奧氏體量較多、有網狀和粗大顆粒碳化物存在、回火不及時或不充分、零件內的殘余內應力較大、套圈熱處理變形超差等原因。
軸承零件在磨削時,表面層的應力狀態(tài)是比較復雜的,影響應力大小和類型的因素很多,磨削裂紋的產生是綜合應力作用的結果。磨削裂紋絕大部分都伴隨有嚴重的磨削燒傷,而有磨削燒傷的零件不一定產生磨削裂紋。如在軸承套圈上的打字處容易產生應力集中,如果磨削不當,往往在該處造成磨削燒傷或裂紋。
軸承零件磨削裂紋的形狀主要有線條狀,有的呈直線,有的彎曲、有單條裂紋及數(shù)條裂紋不等,與磨痕的方向垂直或呈一定的角度分布在零件上。也有的磨削裂紋呈網狀或“S"形。
磨削裂紋的深度一般較淺,通常小于1mm。但對于大型軸承零件而言,磨削裂紋較深,往往大于1mm。磨削裂紋精超出現(xiàn)在軸承套圈的端面、擋邊、內外徑及滾道上。而在滾子的斷面上容易產生磨削裂紋,其外徑上則很少發(fā)現(xiàn)有磨削裂紋。鋼球則從未產生過磨削裂紋。由此說明磨削裂紋精超產生在砂輪接觸面大、散熱條件差的部位。磨削裂紋的檢驗方法有磁力探傷法、著色探傷法、熒光探傷法及冷、熱酸洗法等。
本文由陌貝網依依整理編輯